瀏覽人次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Brandon Roy一雙膝蓋,能承載多少重量?

3.jpg

「天神下凡」──ESPN是用這道標題形容2011年4月23日那晚的波特蘭玫瑰花園球場(Rose Garden)。而所有目睹一切的人都很清楚,這絕不是媒體荒誕浮誇的「造神運動」。

這是真的。





點石成金歐普拉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於西元1963年8月28日,爭取黑人工作機會和自由權的華盛頓遊行中,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震古鑠今的一場演講──〈I Have a Dream〉。

那年,出身密西西比黑人貧戶的歐普拉(Oprah Winfrey)正陷於人間煉獄之中──9歲的她寄人籬下,卻慘遭同住的親戚們強暴。14歲懷孕,孩子又在出生不久後夭折。當其他女孩們都還在快樂的追逐、嬉鬧、捉弄同伴時,世界最醜惡的一面已經赤裸裸攤在她眼前。


就在那場激勵人心的演講過後一年,種族隔離與歧視的高牆終於倒下,《人權法案》一圓金恩的美夢。一個月後誕生的Nate McMillan,是這個新時代的第一批新生兒。包括他未來闖盪的NBA,也成為擁有籃球天分的非裔美國孩子們夢想的殿堂。

悲慘的童年沒有擊倒歐普拉,她將低微、貧苦與屈辱轉化為奮鬥的力量。她咬牙苦讀,一心出人頭地,並在19歲時,掙得第一份電台主持工作──三十年後,歐普拉成為全球第一位登上《富比世》雜誌億萬富翁排行榜的黑人女性。榮享「媒體女王」封號的她,具有「點石成金」的能力,凡經她點名推薦的書,無不暢銷。



McMillan初到NBA西雅圖超音速隊那年,Brandon Roy才2歲。出生於西雅圖的Roy從小看著家鄉球隊長大,在十幾歲最瘋籃球的年紀,他還曾經跑去參加McMillan的籃球夏令營──當然,也親眼見證了McMillan赫赫有名的強悍防守。而McMillan以隊史助攻、抄截雙冠王之姿結束12年NBA生涯,並獲得其「#10」球衣永久退休的榮耀時,Roy才剛要在加菲爾德高中(Garfield HS)籃球隊嶄露頭角。
nate_2bmcmillan_2bplayer.jpg

 

2006年11月1日,Brandon Roy於家鄉西雅圖的鑰匙球場(Key Arena)迎來自己的NBA初體驗。他身披波特蘭拓荒者戰袍,而McMillan就站在他身後的總教練席。這夜,Roy 16投10中射下20分,牢牢鎖定勝利。吞敗的超音速落寞卻又欣慰的,目送西雅圖之子踏上似錦前程的背影;而得勝的拓荒者,你彷彿能聽見威拉米特河畔的波特蘭,爆出一片歡騰之聲。
immersive.jpg



後來,McMillan替Roy取了個綽號──「歐普拉(Oprah)」。


      「Everything he touched turned to gold.」


McMillan如是說。







玫瑰城風雲


威拉米特河向西北奔流滙入哥倫比亞河,河口以南的谷地因她富饒。每年四至十月,一朵朵紅豔玫瑰都會於此嫣然綻放,波特蘭於是有了個美麗的別號:「玫瑰之城」。

威河右岸的玫瑰花園球場上空,懸掛著12件退休球衣,其中「#1」為球隊創建者Larry Weinberg所擁有。而1977年那座總冠軍,也以名人堂中鋒Bill Waton的「#32」為首,包括總教頭Jack Ramsay在內,一共高掛8個戰功彪炳的背號。當年在0比2對戰落後之下,連趕四勝逆轉「J博士」Julius Erving率領的費城七六人,至今仍是許多老拓荒者津津樂道的故事。

 bill-walton-110389jpg-00f35163c5e823fe.jpg





雖然1984年天外飛來一筆的鬧了齣「美國職業運動史上最差選秀」──為了傷痛纏身的中鋒Sam Bowie而放棄「那個人」(這也成了波特蘭永遠的痛),不過1990年代初期的拓荒者,依然在「滑翔翼」Clyde Drexler引領下雄踞西區:2座分區冠軍、1次聯盟戰績龍頭、2度問鼎總冠軍戰。縱使最後分別敗給「壞孩子」底特律,以及──又是「那個人」的芝加哥,但Drexler那道籃球場上最優雅的飛翔身影,仍舊毫無疑問的於玫瑰花園冉冉升起,當時並肩奮戰的老搭檔Terry Porter也同享此殊榮。

 4af0295be6d25.jpg





然而,隨著Porter、Buck Williams和Cliff Robinson一干老臣紛紛離隊,滑翔翼終於下定決心轉飛休士頓。他與大學隊友Hakeem Olajuwon重逢,並同心協力助火箭直航總冠軍。


而波特蘭卻從此墜入了無底深淵。


他們先後嘯聚了一票才華洋溢的壞胚子:登記在案的性犯罪者Ruben Patterson、被查出持有大麻的Damon Stoudamire、Isaiah Rider以及Qyntel Woods、Rasheed Wallace被指控恫嚇裁判,甚至在休息室裡把毛巾砸在德高望重的老中鋒Arvydas Sabonis臉上、Zach Randolph練球時與隊友大打出手、Darius Miles的種族歧視發言、捲入搶案的Sebastian Telfair……儘管拓荒者戰績曾一度維持高檔,每晚球迷們還是毫不留情的猛噓自家球員;更遑論之後戰績直線下滑時,慘遭家鄉球迷唾棄的窘狀了。此時Bonzi Wells竟跳出來大言不慚的嘲諷球迷,雖然在場內噓他們,但到了場外還不是死巴著球星要簽名……


「Jail Blazers」的臭名不脛而走,波特蘭人徹底心碎,發起拒絕進場看球的活動。2006年球季,拓荒者以21勝61負,全聯盟墊底的戰績,跌落最深、最暗的谷底。



所以你可以體會,為什麼那年季外的選秀會上,一舉獲得Brandon Roy及LaMarcus Aldridge兩位超新星後,波特蘭人會將不知苦忍多少年的、無比巨大的企盼與希望一股腦托付在兩雙稚嫩的肩膀。所以你也當然能夠瞭解,為什麼目睹傳、切、投瀟灑自如的Roy率領球隊取得開幕首勝後,威拉米特河谷竟樂得彷彿要歡慶嘉年華一樣。


aldridge_roy.jpg






僅僅第一晚,人們便將Roy之名化作「Rookie of the Year(年度新人王)」的縮寫。每年總在11月降下初雪的玫瑰之城,終於在花期已然結束的季節,盼到了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




怒放的波特蘭玫瑰



16.8分、4.4籃板、4助攻,這是Roy新人球季的成績單。波特蘭上一次擁有「16-4-4」數據的球員,竟已經是10年前的往事了(1996-1997,Kenny Anderson)──而這只是Roy的生涯第一年。囊括128張第一名選票中的127張,他毫無懸念拿下那個縮寫與名字相同的新人王獎座。禁區主將Randolph在季後被打包交易至紐約,拓荒者正式成為兩位二年級生的球隊,Roy當仁不讓的攬下領袖角色。

 roy-poses-with-rookie-of-the-year-trophy-fullj_getty-73951200sf001_brandon_roy_5_09_11_pm-1.jpg




Roy只給自己一個月適應指揮官之職,在度過開季5勝12敗的陣痛期後,他猛然蛻變。2007年12月冬,Roy帶頭暴衝一波13連勝,他平均每場掠奪22.8分、5.6籃板、6.6助攻,從月初贏到月底,送給波特蘭一份聖誕大禮。這紙鬼神般的數據不僅助Roy敲開All-Star Game大門,更引領拓荒者重新達成久違的五成勝率球季。

 brandon-roy-dunk.jpg






三年級開始,Roy儼然已是聯盟頂級後衛。個人成績持續扶搖直上,也獲得了NBA年度第二隊肯定,對球賽的宰制力更是益見成熟。波特蘭重返西區列強之林,並闖進睽違六年的季後賽。天生英雄命的Roy也創造了不少「最後一擊」經典片段:

2008年開季才第五場,Roy便上演令人血脈賁張的劇情。終場前1.9秒先晃倒火箭隊防守悍將Ron Artest投進領先一球,卻又立即被休士頓長城姚明一記三分打逆轉比數。最終,Roy在槍響前0.8秒接球、轉身、轟進一枚超大號絕殺三分彈,除了像被一桶冷水澆熄的火箭隊休息區外,整座玫瑰花園瞬即沸騰!

2.jpg




一個多月後,Roy則狠狠羞辱了來訪的鳳凰城太陽一頓。包含5個三分球在內,全場27投14中,加上罰球線上斬獲的19分,狂掃生涯最高的52分逐客。

隔年春天,他又在落後1分的情勢下,隻身從中路飛入紐約尼克隊的禁區人叢裡,拉出近乎違反人體工學的一竿,擺進致勝一球。播報員用「Magician(魔術師)」讚譽波特蘭的英雄。


Brandon-Roy.jpg






12月,Roy再度選中火箭隊來訪的夜晚,一刀劃開右路,在跌跌撞撞之中,拋入氣哉休士頓的最後一擊,主場球迷陷入瘋狂。

3月下旬,他在一場與華盛頓巫師隊的低比分消耗戰最後時刻,假動作騙起防守者,踩在三分線上出手一槍,射穿膠著的比數,接管勝利。


brandon-roy-back-celebrate.jpg



 

波特蘭早已視Roy為中興之主,加上同梯的Aldridge以及晚一梯的老臉狀元Greg Oden,組成拓荒者殷切期盼的核心戰力。



 brandon_roy_greg_oden_lamarcus_aldridge.jpg




然而,這枝怒放的波特蘭玫瑰,卻似乎沒有得到上帝太多悉心澆灌。




勇士中的勇士


 112185985RM015_PORTLAND_TRA_18947012.jpg





有人曾說:「永遠不倒的,是勇士;倒下去再爬起來的,是勇士中的勇士。」


但其實我不知道,Roy到底是如何爬起來的?如果你對他的健康狀況稍有瞭解,一定也會提出這個疑問。

攤開Roy洋洋灑灑的傷病史,甚至比他在球場上的成就更為驚人。新秀球季雖然勇奪新人王,卻也因傷錯過25場季賽。手指、尾骨、腳跟和大腿都曾亮起紅燈。不過這些,全都比不上那雙像是不定時炸彈的膝蓋。

自高中開始,Roy便飽受膝傷之苦。膝蓋之於籃球員,就如同肩膀之於棒球投手般,是極其珍貴的資產。一旦受傷,無論輕重,都有可能是終結運動生命的絕症──而Roy的雙膝,一共動過六次刀。


4.jpg




我不知道Roy究竟是具有超越醫學常識的恢復力,還是超越痛覺神經的意志力,他總是在手術後不可思議的快速返回球場。大學那次開半月軟骨,他只停賽3週;2011年初這回雙膝關節鏡,他也僅僅休息1個多月;更別提2010年季後賽「術後8日」就披掛上陣的「奇蹟」。

他一次又一次的爬起來,但卻讓你滿懷著不知道該為勇敢喝采,還是替傷處擔憂的矛盾心情。儘管Roy不斷獻上神勇表現消除疑慮的聲音,可是人們發現,他飛天遁地的鏡頭似乎越來越少,雷霆萬鈞的扣籃也漸漸消失。即使Roy本來就不算這類型空中作業員,不過任誰都看得出來,那雙承載著全波特蘭的夢想的膝蓋,已經回不來了。


nba_g_roy_400.jpg






一位曾經診治過Roy、不願具名的醫師,在2011年那次雙膝關節鏡後表示,Roy的職業生涯,最多只剩下1、2年……


而Roy是這樣說的:


      「I have to play in every game because I don't know how
      many I will get to play.」




天神下凡


6呎6吋身高,一張6呎9吋的臂展,Roy有著高人一等的出手點。再加上投籃速度快,以及銳利的切入,NBA鮮有防守者能真正制住他。

雖然他自2011年復出後再也沒有先發過,不過替補出擊仍舊助拓荒者在季後賽取得西區六號種子席次。


然後,就是波特蘭永生難忘、達拉斯心有餘悸的2011年4月23日那晚了。


季後賽首輪1比2暫居下風的拓荒者,第四戰在玫瑰花園打出了荒腔走板的進攻。他們歷經下半場連續15投盡墨後,分數差距被拉至23分。


而此時,如同每一部好萊塢英雄電影般,Roy跳了出來。

 Brandon+Roy+Dallas+Mavericks+v+Portland+Trail+RqFv8sZygyHl.jpg




他在第四節豪取18分,連投帶切屢屢撕裂小牛防守陣勢。從身高和體能已有力不從心之態的Jason Kidd、高塔Dirk Nowitzki,到可以1號守到5號的小牛防守端最終殺手Shawn Marion,Roy都一一擺平。包括於Marion的天羅地網之中射進追平比數的「四分打」,以及終場前39.2秒再度擊倒Marion的致勝跳投。



Brandon+Roy+Shawn+Marion+Dallas+Mavericks+4F3x4FVHJ6Ll.jpg




這夜,點石成金的歐普拉,救起了垂死的波特蘭。而又有誰會相信,這個創造奇蹟的男人一對膝蓋之中,早就沒有半月板了呢?


Brandon+Roy+Dallas+Mavericks+v+Portland+Trail+cXFumMOsFael.jpg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在NBA封館終告落幕,全世界相思成災的籃球迷如逢甘霖的歡欣鼓舞中,Roy宣告退休!

猝不及防的人們於是發現,Roy如同你我一般,終究只是個正常人。他沒有異於凡人的身體構造;沒有可以讓膝蓋起死回生的怪博士;沒有受了多重的傷都能復元的好萊塢英雄──當然,也沒有永遠會在倒下之後再爬起來的,勇士中的勇士。


 
你問究竟是什麼,迫使籃球場上的天之驕子向命運低頭?我則要反問,一雙膝蓋,能承載多少重量?

承載211磅的身軀、承載指揮官的智慧、承載教練的信賴隊友的期望、承載比賽的勝負球隊的戰績、承載最後一擊的責任、承載整座玫瑰之城的夢想。

Roy的膝蓋承載了不計其數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那些輕於鴻毛、又重於泰山的負擔,引爆了這顆不定時炸彈。

我很震撼、很失落,卻又彷彿替Roy鬆了一口氣。無畏的勇士,終於可以卸下沉重的鎧甲了。而波特蘭,你知道嗎?其實我們都不必再惋惜,因為雖然短暫,但Roy已經綻放過太多、太多的美好。


天神下凡的那場比賽結束時,現場主播是如此向全世界宣告的:



      「You've just seen History.」



謝謝你,Brandon Roy。

brandon_roy rose garden.jpg




────完────


(原文刊載於西元2012年1月號 201期 XXL美國職籃聯盟雜誌)















Be Myself - LeBron James


又一次在決賽失利,連帶地,詹姆士(LeBron James)不如眾人預期般的演出,也讓他受到外界不小的質疑和討論,聲浪之大,堪比去年夏天他所做的「決定」……

然而,未來就真的如此悲觀嗎?

LBJ 5.jpg


就在一年前,詹姆士決定揮別克里夫蘭騎士,轉而與好友韋德(Dwyane Wade)共同為冠軍打拼之後,看好或看衰的正反評價此起彼落,幾乎攻佔了所有媒體版面。不少人對於「小皇帝+炎帝」的超級組合抱持著敬畏的態度,兩人的聯手加上波許(Chris Bosh)的助拳,勢必讓南海灘燃起熊熊烈焰,從而席捲全美,締造璀璨的新王朝;當然,事情總有一體兩面,看好者眾,也意味著看笑話的好事者「磨刀霍霍」、「枕戈待旦」,在這些人的眼中,「三個和尚沒水喝」成了最好的勸世語,歷史上信手捻來的「豪華軍團挫敗錄」則成了最強而有力的註腳。如此劇烈的生涯轉折,對一位已在聯盟奮戰七年、背負無限榮耀和期望的救世主來說,確實值得讓人去細細思考其背後心境的變換。


從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子,到選擇承受巨大壓力走上自己的路,詹姆士可以說是十分坦然的面對這一切,或許是這七年為騎士而戰的過程,讓他能夠重新檢視自己的內心,就像一般人在工作了若干年之後,總是會試著回頭思考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歷程,做到了什麼?錯過了什麼?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而,決定依循內心的聲音,踏上屬於自己的道路,放棄眼前的價值,追求更完美的自我,任何人都知道,這是多麼痛苦而困難的抉擇。


就讓時光暫時停留在2003年的一張照片上吧。照片中間詹姆士露出大大的笑容,身旁則是他的四位高中摯友麥基(Willie McGee)、崔維斯(Romeo Travis)、喬伊斯三世(Dru Joyce III)、卡頓(Sian Cotton),這被詹姆士暱稱為「五壯士」的高中好兄弟們,穿著有別於球衣的畢業服,留下他們在青澀學生生涯最美好的身影。對即將步入人生新旅程的他們來說,一起接受訓練、一起在場上奔馳,分享歡樂和惆悵的日子,揮灑著汗水與淚水的時刻,都是無法重來的一段深刻回憶。
LBJ 2.jpg


如同詹姆士在他的自傳中所提到的:「它提醒了我們五個在球場所經歷過的一切,帶著我在NBA中尚未找到的純潔和喜悅在打球,因為在NBA中,我們總是在旅行、交易,球員來來去去,我熱愛NBA的挑戰,但他終究還是一門生意。我愛這張照片,因為它提醒了我們從男孩變成了男人個性的轉變……」

在追求冠軍的過程中,有人抨擊詹姆士為了登頂甘願「抱大腿」進駐韋德所在的邁阿密;有人嘲諷詹姆士不顧江湖道義,捨棄舊東家和曾經支持他的球迷;也有人不屑這種看似商業掛帥的個人操作。但卻沒有太多人願意從詹姆士的角度出發,感受他潛藏心中已久那份渴望與好友、同伴並肩作戰,分享籃球的喜悅和背後的痛苦。人們總習慣在既存的巨星王者架構下,硬是將那些充滿天賦才華的年輕好手塞進這裝飾著所謂道德、正義的超完美身軀,賦予他們如實走向螢幕上那些擁有最美好結局的超級英雄之路,從而滿足內心的那份期望和慰藉。然而,這種形而外的真命天子包袱難道真的就是詹姆士所想要的嗎?

當詹姆士真正捨棄了過去七年所寫下的豐功偉業和名聲地位,坦蕩蕩而赤裸裸地面對全世界,難道這個原本屬於他的世界就因此灰飛煙滅嗎?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電視轉播收視率的上升,開幕戰、聖誕大戰乃至於整個季後賽的收視率寫下亮麗的數字;我們看到了詹姆士的球衣和球鞋全面熱賣;我們看到了他超越了布萊恩(Kobe Bryant),入選了全球百大名人榜的前十名;我們看到了熱火客場票房的大幅成長,不管人們是想目睹三巨頭的丰采,還是想給他們迎頭棒喝;我們也看到了蔓延整個球季的「熱火概念股」,他們就像在對抗全世界,享受著對手的仇恨,以及徜徉勝利之後的美好滋味。甚至,當所有負面聲浪排山倒海而至,隨著詹姆士和熱火逐漸升溫的演出,卻慢慢培養出一大群與其共舞、共享美好醜惡的全新球迷。

「我不在乎那些針對我和我的比賽,以及我職業生涯決定的批評。」詹姆士說:「它們不會影響到我,這些聲音年復一年無止休。我也是人,人們隨心所欲的去說去寫他們對我的批評,但那些聲音是不會影響到我的。」
LBJ 1.jpg

另一方面,在熱火持續累積勝利、持續迎接各種挑戰、持續回應外界的同時,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種型態的詹姆士誕生。為了幫助隊形仍有一些缺陷的熱火能夠迅速調整步伐,詹姆士不再像過去在騎士隊般幾乎得三進三出、奮勇殺敵、直取敵上將頭顱的攻擊機器,他把更多的心力擺在組織全隊攻勢和協助防守陣型完整上,放下令人咋舌的數據魔人尊嚴,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心中籃球模型的喜悅。他和韋德成為聯盟中最賞心悅目的雙人組,熱火三劍客也讓這支球隊充滿無限想像,縱使年度最有價值球員獎項因為羅斯(Derrick Rose)的出現,讓詹姆士無法一圓三連霸的美夢,但在更多人心中,在對抗無數面孔的笑容背後,詹姆士所蘊含的無限可能性,或許更有資格為他贏得新的肯定。

經過一個充滿話題和挑戰的球季試煉,人們或許可以慢慢明瞭,那些「某某接班人」、「XX救世主」的黃金聖衣和背負正義糖衣的輿論枷鎖,已經慢慢脫離詹姆士而遠去,他將走向一個更接近自己內心的籃球員形象,一個樂於接受千夫所指、甘於用驚人天賦對抗所有聲音的新世代鬥士。誠如一些專家球評所言:「LeBron就是LeBron,沒有人可以決定他的生活,也沒有人可以決定他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所以,放下那些所謂「喬丹接班人」、「魔術強森接班人」、「大O接班人」的美好爭執吧!眼前的詹姆士其實早已經在用他的眼神,訴說著只專屬於他個人的籃球故事。他不在乎人們要不要接受,他也不會質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所有的一切就像照片中那位笑得開懷的19歲大男孩,早已回到了原點,回到當年小男孩決定走上籃球之路的初衷。

背負著倔強雙翼的人,總是寂寞的。在欣賞詹姆士所帶給世人的驚嘆號之餘,一個追求自我、享受仇恨和噓聲的詹姆士,或許是更能貼近你我的心,更貼近一個真實的軀體。

試著回想:僅僅才過了300多天,他改變了所有人的想像空間和既定思維,也徹底改變了NBA的版圖,接下來的每一步,也更讓人期待一個全新的詹姆士又會帶領這支球隊在未來創造出什麼樣的革命,甚至是如何改變未來比賽的面貌,重新定位一個球員在球場上的位置和價值。

而你,已經準備好迎接了嗎?



LBJ 3.jpg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野性本能 - Kobe Bryant



走過15個年頭,迎接四面八方來自偉大前輩、強悍同梯、天才新人、媒體目光的嚴厲挑戰和

巨大考驗,從少年得志的天之驕子步向王者地位的聯盟第一人,潛藏在布萊恩(Kobe Bryant)體

內的野性本能始終不滅,宛如掠食者的侵略目光,依舊令對手心驚膽顫。回到熟悉的場地,

熟悉的景物,熟悉的那顆球,原來Kobe一直挑戰的,還是那個永遠走在最前方的Bryant……

王者之殤

2010-11年球季對布萊恩來說並不是那麼如意,左腳踝接連在三月與季後賽面對黃蜂時嚴重扭

傷,雖然布萊恩按照慣例依舊帶傷拚戰,繼續帶領湖人朝三連霸邁進,但卻在西區第二輪遭

到小牛隊的強勢壓迫,讓布萊恩只能帶著遺憾提前放暑假。

球隊的失利、全身上下從手指、膝蓋到腳踝的新舊傷勢,加上陣容的大幅更動,以及私人家

務纏身,布萊恩和湖人在聯盟解除封館危機後,前景並不像往年那般被各界看好,包括老生

常談的年齡、傷勢問題,都成了布萊恩在這個縮水球季開打前屢屢被提起的兩大問號。然

而,始終充滿自信的布萊恩仍舊不為所動。

為了治療膝蓋和左腳踝的傷勢,布萊恩在休季期間特別前往歐洲拜訪外科專家Peter Wehling,

Peter Wehling採取的是一種被稱為PRP治療(富血小板血漿治療)的療法,利用血小板的分離再注

射,刺激受傷部位細胞組織的修復;除此之外,布萊恩也在德國一座醫療中心進行了冷凍治

療。這些療程都讓布萊恩的受傷狀態大為改善,這從他在暑假一些訪問行程或表演賽的演出

中就能看出恢復效果。只是,命運之神卻在此刻又丟給了布萊恩另一個新考驗。



在季前熱身賽對上快艇的焦點戰役中,布萊恩在一次進攻中重重摔在地上,不慎扭傷了右手

腕,賽後檢查結果是韌帶撕裂傷,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也讓原本就被看衰的布萊恩和湖人隊陷

入更多的疑慮。透過媒體的報導,布萊恩這次的傷勢遠比想像中來得嚴重,不少人都預期布

萊恩可能得接受手術,並且耗費一段不小的恢復期。但,布萊恩終究還是超乎想像。因為他

決定帶著手腕傷勢繼續征戰。

事實上,早在職業生涯初期,布萊恩就曾為了追求勝利帶著肩傷、腳踝傷繼續奮戰,或是到

後來的二連霸時期,背部、膝蓋和手指等傷處也都不斷折磨著這位打死不退的血性鬥士,但

這些疼痛的印記,始終無法平息布萊恩體內那股旺盛且不服輸的企圖心。

而更令人感到驚恐的是,一個傷痕累累的布萊恩卻是以更兇猛、更具侵略性的開季表現,喚

醒了昔日得分王與冠軍MVP的驕傲。


野性‧喚醒

從開季到現在,球季大約進行了五分之一,帶著被認為需要休養三個月的手腕傷勢,布萊恩

赫然以平均32分高居聯盟第一,更可怕的是,在進入2012年之後,布萊恩已經有七場比賽得

分至少在30分以上,其中包括兩次連兩天得分破40分,連續四場破40分的紀錄,生涯第八度

連兩戰破40分,放眼歷史,還沒有一位球員能在這樣的年齡完成連續破40分的成就,而這段

期間他的投籃命中率甚至比生涯平均命中率還要高,自從2006、2007年兩度拿下得分王寶座

後,這稱得上布萊恩近來最狂暴、也最強力的進攻演出。完全讓人無法置信這是一個投籃手

腕嚴重受傷的球員。

更甚者,在一月份的比賽中,布萊恩的上場時間直逼40分鐘大關,本季平均則是37.7分鐘,在

聯盟上場時間最多的前十名中,只有布萊恩是唯一一個年齡超過30歲的球員。此外,布萊恩

在飆分之餘,還附帶了5.9個籃板和5.4次助攻,放眼全聯盟也只有他一人可以達到「30分5籃

板5助攻」的全能標準。


這其中尤以美國時間1月10日對上太陽全場31投18中轟下48分的比賽最令人印象深刻,這是布萊恩生涯首次出現沒有投進三分球的情況下單場最高得分紀錄,同時別忘了布萊恩的年齡已經33歲,這也是他在NBA的第16個球季;喬丹(Michael Jordan)曾在38歲時拿到驚天動地的51分,但他在NBA總共只打了15個球季。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你知道他會有這樣的表現。」奈許(Steve Nash)在賽後說道。隊友華頓(Luke Walton)也對布萊恩的表現讚嘆不己,「今晚的布萊恩好像穿回8號球衣,實在是太猛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布萊恩這一次的飆分之旅與他在05-06、06-07兩年所鑄立的可怕進攻里程碑大相逕庭。當年的布萊恩處於正脫離歐布連線,期待重新塑造個人新定位的階段,在身心靈全面釋放後,一個凡人無法擋的超級得分機器油然而生,彼時的布萊恩不僅是冀望藉由個人之力推動球隊前進,更重要的是為一個全新的自我立下無可替代的歷史形象;在那之後,布萊恩與他的湖人重新攀上了巔峰,這是布萊恩生涯最重要的一項成就,也是他擺脫各界質疑、蛻變而成世紀級巨星的不朽之作。


如今,歷經高中棄學生的肆意狂放、黃金替補的未來禮讚、絕代雙驕的矛盾成就、單飛受挫的初期陰霾、進攻天才的無與倫比、重返巔峰的至高榮耀,33歲的布萊恩正式進入了職業生涯的另一階段,在擁有過去成就的同時,他追求卻是一種盡情挑戰自我、超越成功的成功,享受對籃球運動最純粹的一份狂熱迷戀,徜徉於艱困而無邊無際的競爭氣氛之中。

籃球這項職業運動在此刻重新回到了原點,是年少時追逐的夢想,是青年時想跨越的高牆,激勵自己不斷地挑戰極限,在過程中認真嚴格的執行,從中獲得快感,然後積累更多的自信,最終變成一個更好的競爭者。


「對我來說,這種對比賽的熱愛才是比賽的魅力,難道不是這樣嗎?然後才是單純的勝負之爭。勝利所帶來的快感也讓比賽更加有趣。」布萊恩說。


永遠追逐內心另一個高標的自我,永遠追逐成功以外的另一層成功,侵略性如一的布萊恩,早已習慣在嚴肅認真的戰場上找尋樂趣。或許就是這樣態度,讓布萊恩可以在賽程如此密集的縮水球季,依然綻放出無比的鋒芒;手腕傷勢疼痛,就在場邊直接進行治療;投籃手感有問題,他持續以各種進攻模式擊潰對手;在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的情況下,依然利用晚上空檔與私人訓練師進行嚴格的訓練。



當布萊恩進入屬於他的系統模式時,他已經從一個追逐各式各樣成就、紀錄、里程碑的籃球員,化身為享受於追逐獵物過程的終極掠食者;他仍是血肉之軀,他也會有疼痛倒下的時候,但有人會懷疑他的極限結界已經走到底了嗎?


至少,我不敢。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命運的男人‧Manu Ginobili



很多運動員都很迷信,因為他們知道,就算是天才,往往也是需要那麼一點的運氣。一個多彈一下的三分球,一個爬進去的罰球,一個被對方蓋火鍋但卻反彈進框的上籃。當你上場競爭的時候,你需要所有能幫助你的東西。

所以,當一個球員不只擁有在NBA所能得到的一切,甚至得到了做為一個球員所能擁有的所有國際籃球殊榮。這樣的一個夢幻般的人物,你會恨他嗎?羡慕他?還是崇拜他?




     吉諾比利(Manu Ginobili)出生在一個最適合打籃球的地方。和阿根廷其他瘋足球的城市不同,Bahia Blanca,這個阿根廷南部的小城市,一座小小的,人口僅27萬的城市竟然擠的了20支不同的籃球隊和8個不同等級的籃球聯賽,而吉諾比利的父親,正是其中一支球隊的經理。從小開始接受正規籃球訓練的吉諾比利,很早就開始在籃球場上展現自己的潛力。1998年,21歲的吉諾比利被義大利球隊挖掘,開始了他的義大利聯賽之旅。而在第二年,體能勁爆,再加上左撇子天生節奏感詭異的球風,讓馬刺在1999年第二輪57順位選了吉諾比利。

事實上,吉諾比利本人當時對於被馬刺選上是感到驚訝的,因為儘管有許多自稱是NBA球探的球探來接觸他,但是並沒有任何實質的進展。當然,當時剛奪冠的馬刺也不著急讓吉諾比利進入NBA,而是讓他在歐洲繼續磨練,而這樣的模式很快也會成為一種流行。

2002年,這一年可以說是吉諾比利一生的轉捩點。在那年夏天,吉諾比利代表了阿根廷出賽世界籃球錦標賽。吉諾比利不但當選了當年錦標賽的最佳五人,更率領阿根廷打敗了美國隊,也成爲了自從職業球員代表美國參加國際籃球賽之後第一支擊敗美國的球隊。



那年夏天,吉諾比利一瞬間成了籃球的紅人,他也順利在NBA賽季開始前,登錄到馬刺的球員名單內。原本一開始只是老牌明星後衛史密斯(Steve Smith)的替補,吉諾比利在後面的賽事越來越受教練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的重用,因為他的切入和運動能力,正好補上了馬刺最弱,也是最需要一環。而他在季後賽神出鬼沒的防守和投籃,幫助馬刺終結了湖人的王朝,也讓籃網再次無功而返。其中冠軍賽第三場最後的關鍵抄截和神奇一拋,更是許多阿根廷人一輩子的記憶。


直到2004年。

2004年的雅典奧運,吉諾比利在準決賽面對馬刺隊友鄧肯(Tim Duncan)帶領的夢六隊,砍下29分,幫助阿根廷再次擊敗美國男籃,並且在冠軍賽中拿下16分6助攻,奪下奧運金牌,也成為了奧運男籃的MVP。這也是首次出現阿根廷歷史上關注奧運籃球的人比關注奧運足球的觀眾還要多的現象,這次的成功,我相信會成為阿根廷全國人一輩子的記憶。2005年,他首次入選NBA明星賽,2008年拿下NBA最佳第六人,同時入選全NBA第三隊。



吉諾比利絕對是有天分,有實力的。他擁有極佳的切入腳步,也同時具有很好的身體控制能力。常常看到吉諾比利切入後把防守球員晃得一愣一愣,然後再靠到防守者身上去賺犯規。最要命的是他在身體不平衡,看不到籃筐的情況下,往往還能把球送進籃筐里。這種奇怪的出手方式,以及詭異的切入路徑,也為吉諾比利贏得了一個「鬼之切入」的外號。而吉諾比利的三分球,也不是防守者能掉以輕心的武器。別忘了,這種國際球員出身的球員,空檔外線和罰球都是異常的神準。



在場上,吉諾比利雖然算是馬刺的進攻重心之一,但是實際上他並不是持球時間最長的球員。帕克(Tony Parker)往往有過於黏球的習慣,而鄧肯更是馬刺第一時間需要把球交到他手上的靈魂人物。但是這不代表吉諾比利只是一個跑動型的得分後衛。當他持球決定要單吃對手時,他的換手運球、轉身腳步等武器,都讓他在競爭激烈的NBA球場上逞兇了好幾個年頭。


或許這些國際球員唯一的通病就是防守的強度不夠。而吉諾比利也同樣有這個問題。他的一對一防守絕對算不上是最好,但是好在他身在一個防守輪換系統非常優良的馬刺隊,再加上內線有鄧肯坐鎮,也使得他的防守缺點被無限量降低。但是吉諾比利的補防意識非常好,假摔做進攻犯規,看穿對手傳球路徑去抄球,這些都是他的拿手好戲。


除了進攻防守都好用之外,吉諾比利還有一個一般球員做不到的地方。不,不是說他可以代打中鋒,或者幫忙開球隊的飛機。吉諾比利最厲害的一點是他先發替補兩相宜。在打出名堂之後,吉諾比利有好一段時間坐穩了馬刺的先發得分後衛位置。然而2008年馬刺的開季不順,加上替補球員的老化嚴重,迫使教練波波維奇把吉諾比利拉回去打第六人的位置,而許多球員往往沒有辦法適應這樣的調適,畢竟在大部份球員的心中,先發球員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吉諾比利卻沒有任何問題,他往往能在一上場就熱力四射,大肆虐待對方的防守球員。


就像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常常會有球員連續代表不同球隊打入世界大賽一樣,籃球同樣也有在每個時代獨領風騷的球員。這些球員往往不是技術最好的球員,但是他們夠聰明,知道在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事情,而命運也往往會眷顧他們,給予他們表現的機會。

上一個世代的這種球員,毫無疑問是歐瑞(Robert Horry)。雖然大家都知道他關鍵時刻三分很要命,但是誰知道狄瓦茲(Vlade Divac)所拍出的球會剛好落到歐瑞的面前,讓他投出名垂青史的一記三分彈?這就是命運了。當然,你也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掌握這些機會。

吉諾比利當然掌握住了。



馬刺的防守體系不但剛好掩蓋了吉諾比利一對一防守能力的不足,而當吉諾比利進入球隊時,他們剛好就缺少這樣一個能投能切的後衛,吉諾比利抓住了這個機會。

做為一個新秀打入NBA冠軍賽,吉諾比利沒想到在第三場關鍵時刻,他還會留在場上,而他更沒想到籃網後衛哈里斯(Lucious Harris)的一個掩護會剛好讓他的球來到吉諾比利的面前,吉諾比利抓住了這個機會。

吉諾比利無疑是個很好的球員,但是更不可否認的是,命運也實在是非常眷顧他。

魔術隊的一個球評曾經在一場比賽開玩笑的評論吉諾比利說:「如果飛機失事的時候,你坐在吉諾比利身邊,那麼你很有可能會平安無事,而其他人卻無法倖免於難。因為上帝給了這個阿根廷人一雙翅膀,讓他可以在夢想裡盡情翱翔。」

(原文刊登於Hoop雜誌)

Simple, but strong - "RAY GUN" Ray Allen



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好,不用刺青,不用裝模作樣,你不一定真的要在​NBA投進三分球,但你也可以是你生活中的Ray Allen, 講話沒有很大聲,姿態沒有很囂張, 但就是man到不行,just doing his own thing。


如今Ray已成為NBA歷史上生涯投進最多三分球的球員,且若新球季能夠順利開打,這項三分球的崇高障礙還會持續不斷地增高,他已擁有眾多偉大球星一生追求的總冠軍榮銜,他是Jordan Brand旗下最資深的招牌球星之一,十屆NBA全明星,三分球Shootout大賽冠軍,波士頓塞爾提克的連續罰球進球紀錄保持人(72個,比以罰球精準著稱的波士頓招牌傳奇大鳥博德的71個還多);拿過公元兩千年的雪梨奧運男子籃球金牌,與各項大學籃球獎項,甚至還以主角之姿拍過電影("He got game", 1998),做為一名籃球員或甚至籃球以外的人生,他的成就已臻顛峰;不過,在職業籃球生涯的前期,他的一切並沒有那麼順利。


首先他不刺青,其次他不大會講什麼逢迎媒體口味的狂言妄語,雖然無可置疑地他有那種喬丹水準的扣籃本事,但比賽當中並不常拿出來"炫耀";他在場上不講垃圾話,他在場下不買名車不帶大項鍊,他讓一些專精於球星行銷的媒體人士感到空泛與無助,他使一些需要球星抓狂脫序演出的狗仔記者感到乏味與無趣,他少了一些東西來上ESPN Sports center, 甚至讓他早期的帶隊教練批評他偏於軟弱,簡單的說,他的球技有球星的水準,但他的作風太低調沒辦法炒作,而他所屬的小市場球隊,也確實不怎麼贏球。


但他果真沒個性嗎?


很快整個聯盟就瞭解到,他是一個極有自我要求與主見的人,他不講那些五四三的垃圾話與扣籃表演是因為他覺得不用,他的投籃技術了得是因為他覺得要做,他在賽前三個小時必定到場熱身練習,他維持著一定要西裝筆挺一絲不苟地現身螢光幕前的原則,他會為了讓他Connecticut的隊友更進入狀況,而要求教練在全隊看完比賽錄影後重頭再放一次;每個位置的練習固定要投進三百顆球,正式比賽中若錯失了罰球賽後就要自己加班練投,會說只有空心入網才叫做投進三分,而當旁人們恭維他的投籃技藝之美堪稱上帝打造,他會面帶不悅的糾正上帝才不會在乎我投進了多少顆球。






他為什麼要講垃圾話來彰顯自己是誰呢?他年復一年無懈可擊的跳投姿勢就已經說明了他的一切,他在任何時候都保持宛如雕像般的職業體態已顯示了他是如何地自我要求,當他抵達西雅圖的時候他以行動來表示他如何扮演一支球隊的領袖,當他來到波士頓的時候他以犧牲來證明他能夠為球隊攀上顛峰,而當上一代的年輕球星已老去凋零,新一代的球星同樣上演著強奪媒體版面與嘴砲發言的肥皂劇情時,他還是那個加入密爾瓦基公鹿隊,極有自我原則的Ray Allen, 只做自己份內想要做的事,然後把它做到最好,這不是一種符合媒體功能與行銷手法的姿態,但經過歲月的沖刷與時間的洗鍊,反而更顯耀眼,在勞資雙方為了彼此權益僵持不下,金錢講話的現在,他覺得羞恥,覺得過去所得到的一切物質已經遠超過了一個籃球員對於生涯待遇應有的期待,應該為了球迷們盡快結束這一切,應該維持著他應該做的工作 -- 這就是Ray Allen, 一個仍然維持著九零年代球星風範的籃球員,在這個價值觀與道德觀念改變的時代,仍然只選擇舊原則的籃球員,簡單,但堅毅。



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好,不用刺青,不用裝模作樣, simple but really strong, 講話沒有很大聲,姿態沒有很囂張,但Ray Allen就是man到不行,just doing his own thing。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ALLEN IVERSON

:183cm,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已經是個鶴立雞群的身高,但是在長人林立,同儕動輒超過兩公尺的殺戮戰場、籃球最高殿堂NBA裡,183只是一個小矮個,自八、九零年代魔術強森、Jason Kidd、Penny Hardaway引領出的高控衛、歐洲球員帶動NBA的全能長人風潮後,大高個兒已不見得只霸占前鋒中鋒的位置,也壓縮到矮子的生存空間,在這樣的風潮下,一個183的球員,以永不認輸和打死不退的鬥爭靈魂,克服黑街的死亡威脅、打破身材藩籬,一路殺向弱肉強食的NBA叢林,


至今已直指籃球名人堂已為他準備好的席位。他是Allen Iverson。

如果我告訴你AI的183公分還是穿鞋+略為灌水的數字,可能會令人更為訝異,走在人群中身材與你我相仿的小個子,在肢體碰撞強度最高的nba戰場,面對一吋長一吋強的現實法則、肌肉棒子排開讓你連通往籃框的道路都看不見的時候,矮球員除了甘於成為地板控衛、以無私球風幫助其他隊友得分、以及練好投籃在禁區隊友遭受包夾時放放冷箭,要看到矮個一條鞭殺入禁區取分的畫面幾乎是微乎其微,早期矮個球員的發展性十分狹窄;艾佛森的出現顛覆了這個傳統,他並不是一個無私的地板控衛,他的外線能力也絕稱不上精準,但是卻屢屢看到他以六呎之軀挑戰長人如林的油漆區,在被撞的東倒西歪之後將球擺進籃框,即使渾身是傷也要要到分數再說,這就是他,一個嗜血的得分王。


 艾佛森跟絕大多數的黑人球員一樣,出身於貧窮家庭,單親母親撫養他與妹妹,他的青少年時期每天都處在斷水斷電、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的窘境;走出家門之外,面對的是黑街械鬥、毒品誘惑,充斥無數死亡威脅,只要一步踏錯就會萬劫不復。他的母親Ann很早確立兒子未來出路必定是體育,方能走出這個不健全的環境,在物資環境極差的情況下日夜兼差省喫儉用,也要讓Iverson可以好好的打籃球,但Iverson其實從小就認為籃球是個"柔弱"的運動,他的興趣其實是美式足球,但慈母兼嚴父的Ann只丟給AI一雙喬丹籃球鞋,強烈傳達他必須仰仗籃球將全家帶出生天的訊息,小AI只有哭哭啼啼的出門,上場力抗每一個比他高壯的對手,就這樣,受到喬治城大學教練湯普森的賞識,入學後成為全美矚目的新秀,而後輟學參加NBA選秀,成為魔術強森之後第二位以控球後衛成為選秀狀元的選手,在1996年加入費城七六人隊,正式登上世界籃球最高殿堂。







AI從進入NBA開始,他就不安於當一個傳統的小個子分球後衛,他速度奇快、精力充沛、一手賴以成名的換手運球過人出神入化,勇於切入挑戰禁區、在夾縫中取分的能力猶如探囊取物,他無懼隊上成名前輩的排擠效應,以新人之姿主宰球隊進攻,也開啟了他身為強力得分雙能衛的職業生涯,我行我素的球風與過度強烈的人格特質吸引了許多愛看以小博大的球迷激賞,但也招惹同樣嗜血的媒體無情的批判,傳媒一向最喜歡修理特立獨行、孤高自傲的運動員,而艾佛森一句"在球場上我不會尊重我的任何對手",也在傳媒及球界引發排山倒海的批評聲浪,包含球界大老Scottie Pippen、巴克利紛紛跳出來摘指AI的自私球風、不尊重前輩,是Allen "Me Myself"and "I"verson(意指艾佛森心中只有"我"這個主詞,自私且目中無人),在一次七六人與公牛隊的比賽中,AI一次換手運球成功閃過聲勢如日中天的籃球皇帝麥可喬丹得分(如下圖影音檔案),他面對媒體表示自己就是要勇於挑戰喬丹,絕不會有任何畏懼,而媒體也抓住他這句話狠咬了他一口"他算哪根蔥,他憑什麼挑戰Michael Jordan?"



對照AI的成長背景,從貧困及死亡威脅的黑街爬出來的他,唯一信奉的圭臬及真理就是Only The Strong Survive(弱肉強食,唯強者生存),而且為了自我保護及壓抑潛意識中的自卑,就只有用桀敖不馴的態度睥睨一切,並不斷挑戰藉由痛楚與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不管是人生舞台或是NBA戰場,他絕不向任何人低頭,包含他童年時期的籃球偶像Michael Jordan,小時候他的房間甚至還貼著喬丹的海報,但是當自己跟兒時偶像同場先發時,如果抱持著崇敬或是害怕的情緒去應戰,結果必然只有死路一條,所以艾佛森特別強調在"球場"上,我不尊敬任何人,這句話細細去品味箇中真諦,其實不無道理,他尊重這些偉大球星像喬丹、皮本、巴克利的成就,但是站上球場後,就是職場的競爭對手,唯有壓抑自己的自卑、敬畏之心,方能和這些威震四方多年的老球皮鼎足而立,尋求超越他們的可能性。






艾佛森劃時代的意義在於你永遠可以尋找到所謂的"類喬丹"球員、六呎六吋左右身高、優異的滯空能力、勁爆的灌籃及優雅的取分手段,這十幾年來籃球界不斷湧出此類所謂的"喬丹接班人";而在AI之前你幾乎找不到和他一樣的球員,他另闢蹊徑打出了自己的成名之道,同時也帶給了一般人勇氣與夢想,當我們在讚嘆喬丹飛人風采之時,同時想到是以自身的身材及體能條件永遠不可能企及他"非人"的領域,但是艾佛森不一樣,他以(號稱)180的身高拿下NBA史上第三多的四次得分王(史上最矮)、一次例行賽MVP(史上最矮)、兩次明星賽MVP(史上最矮)、生涯得分24031分、生涯每場得分平均27.0排名史上第四,他的球感或許源自天生,但是他的身材與常人相仿,體能、心志能力、運球技巧卻是能夠靠苦練能夠有所成就的,他以這樣的體型能夠達到這樣的成就,確實帶給以他為榜樣的球迷,勇於去挑戰與嘗試的勇氣。





艾佛森的個人特質鮮明及球風獨特是他成功關鍵,但同時也是他注定成為悲劇英雄的宿命,在2001年囊括例行賽、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歷經東區季後賽獨力單挑暴龍隊的飛人卡特、公鹿隊的Ray Allen,將七六人帶進總冠軍賽,首場獨得41分,打破湖人季後賽不敗神話的金身,但而後未能一舉奪魁,AI至今再也沒有挑戰總冠軍盃的機會,那句"經過十年,我更神"的reebok廣告台詞言猶在耳,步入生涯後期的AI身手依舊,但卻因為不能完全適應團隊作戰而成為籃球浪人,輾轉經過金塊、活塞、灰熊等隊的不歡而散,揚言不能身在一線奮戰至馬革裹屍,寧可急流勇退結束球員生涯,活力熊的這篇文章本來是在AI宣布退休的那週開始撰寫,而本週傳來了AI發跡的費城七六人隊歡迎AI重回母隊懷抱的消息,相信所有跟隨AI經歷七六人輝煌時代的球迷都對於這個消息又振奮又感動,這應該是他生涯的最終一站、也將是最後一戰,活力熊欣賞的球員如鈴木一朗、艾佛森都是戰功彪炳但無緣冠軍的孤獨英雄,但也因為這樣的色彩讓他們更具傳奇性,AI迷呀!繼續注目AI重回球場之後的每場比賽,這位依身高一吋一吋算可以說是史上最強的球員,他的心的大小超過所有人,也是他能夠撼動人心的原因,感謝你帶給我們一個世代的感動,祝福你,AI。